用砒霜治愈白血病!院士放弃专利,让大众买得起救命药

2022
02/18

+
分享
评论
S.Yi / 健康界
A-
A+

让砒霜变成灵药!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健康界肿瘤频道”,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人物档案

王振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也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其成为一种近乎治愈的白血病类型。且他放弃申请专利,让更多患者能买的起治疗药物,是人民心中的“药神”。

王振义丨图源中国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设立,至今我国仅有35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该奖。

砒霜变灵药,科研临床转化的艰辛道路

在19世纪80年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致死率非常高,总体中位生存期只有16个月,五年生存率为31%[1]。基于安吖啶或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并不能很好的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王振义教授首次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一个5岁患有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女孩,后终于在1988年首次在国际上Blood期刊上报道了全反式维甲酸是实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有效诱导剂[2]。对24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了全反式维甲酸 (45 至 100 mg/m2/天) 治疗。其中,8例对既往化疗无反应或耐药,其他16例以前未经治疗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没有发生骨髓发育不全。截止今日,已被国际引证415次,包括被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引用,是中国被国外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然而,此方案随后也显现出白血病患者易复发的亘古难题,《柳叶刀》杂志就首次报道了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导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细胞丨图源网络

此后,王振义院士团队发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教授采用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案例,两个团队开始合作,在张亭栋教授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的作用机制,并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得出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具有很好地疗效,相比之前大大提升了患者生存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已从一种高度致命的疾病,转变成一类能够治愈的急性白血病,并被国际上誉为“上海方案”。

放弃专利捐献奖金,大爱无疆的人民好医生

在王振义院士首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后,原本可以申请专利的他放弃了今后将获取到的千万专利费。专利是保护一个科研工作者维护自身科研成果,助力今后科研创造的重要手段。王振义院士放弃该专利,是因为他认为该发现是各兄弟单位和众多同仁一起努力协作的结果,且他希望他是一个致病救人的医生,能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让更多患者可以有能力治疗疾病获得痊愈。

王振义院士时至今日获奖无数, 1993年3月在瑞士获步鲁巴赫肿瘤研究奖,1994年通用汽车公司癌症研究基金会授予王振义癌症研究大奖凯特林奖。1996年获求是科技基金杰出科学家奖,2011年1月14日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0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在他的众多荣誉奖励的背后,是默默滋养帮助更多人的善举,他将获得的奖励捐献给医院、慈善机构,并长期资助生活拮据的患者。心存善念,救死扶伤,王振义院士国士无双。

以身作则,培养具有钻研精神的科学家

王振义院士治学严谨,科研上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其中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也相继被评为院士。在他的前期工作下,虽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具有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但是为了从分子机制上揭示了ATRA是如何作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上,王振义院士团队将临床问题带回实验室,同学生陈竺、陈赛娟和陈国强一起对这种特效药物进行了深入研究[4]。

王振义、陈竺院士等合照丨图源网络

陈赛娟院士主要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7号染色体的维甲酸受体与11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融合,这阐明了该疾病的发病原理和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分子机理[5]。

在得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教授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肿瘤和白血病有一定疗效后,团队进一步探索研究三氧化二砷 (As2O3) 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6-7]。而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更早、更彻底地清除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视黄酸受体α转录本,并在新诊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实现更高质量的缓解和生存,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一种可治愈的疾病[8]。


参考资料

[1] H M Kantarjian, et al.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M.D. Anderson Hospital experience[J]. Am J Med. 1986 May;80(5):789-97.

[2] Huang M E, et al. Use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Blood, 1988, 72(2):567-572.

[3] Degos L, et al. Treatment of first relapse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J]. Lancet (London, England), 1990, 336(8728):1440.

[4] https://www.shsmu.edu.cn/info/1074/1474.htm

[5] Gu B W, et al. Variant-type PML-RARα fusion transcript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Use of a cryptic coding sequence from intron 2 of the RARα gene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clinical subtype resistant to retinoic acid therapy[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2 May 28;99(11):7640-5. doi: 10.1073/pnas.112194799.

[6] Chen G Q, et al. Use of arsenic trioxide (As2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I. As2O3 exerts dose-dependent dual effects on APL cells.[J]. Blood, 1997, 89(9):3345-3353.

[7] Shen Z, et al. Use of arsenic trioxide (As2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II. Clinical efficac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relapsed patients.[J]. Blood, 1997, 89(9):3354-60.

[8] Zhou G B,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nd arsenic trioxide: a paradigm of synergistic molecular targeting therapy[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7, 362(1482):959-97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砒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