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靖国神社歪曲历史,又害怕进入查看等于参拜怎么办

如果没有确认靖国神社歪曲历史而认为靖国神社罪恶滔天这是种臆测,又认为如果进入靖国神社便等于参拜是为行罪恶。

这里有体现好的认识而坏的认识。

好的认识是:不是通过他人对于靖国神社罪恶的批判而抨击靖国神社,而是通过亲身观察靖国神社内的所作所为来进行实证。

这是科学的精神,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坏的认识是:进入靖国神社等于参拜,参拜等于认同靖国神社的罪恶,这是一种滑坡,是第一种好的认识的背面。

担忧是可以理解,假设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进去之后然后发一篇对于靖国神社的解密,而是一个公众人物,那么【进入靖国神社】滑坡为【参拜靖国神社】滑坡为【支持日本军国主义】滑坡为【这个人是汉奸】,我们是在当前环境下很熟悉的。

当然哪怕是普通人如果进入了也是可以成为猎巫的把柄。

对日本的仇恨并不是通过对于日本人的伤害来体现,也不是通过进入日本破坏来体现,也不是对于本国的黑恶势力打击来实现,而是通过对于那些不排斥日本乃至对日本的同胞攻击来实现。

产生胆怯之心是一种理智的表现。

这两个选择都是可以的,我可以规划一下更加细致的行为,便于你的选择。

不进去是一种随波逐流,将自己对事物的判断不交于亲自验证事实真相,节省认识与决策的成本,在靖国神社的问题上顺从舆论。

这不是一种愚昧而是一种理智,我们有限的个人不可能实证所有的东西,不会每个人都飞上太空来确定地球是圆,不会每个人都接受优质的教育能够推演所有的定理。

放弃一部分追求真实可以是在更好追求自己有限的需要。

另外一个选择是进入,然后仔细的观察或者感受,建议在记叙的时候文风主观一点。

比如不要写“靖国神社内有一只灰色的鸟”而是写“我哪天在靖国神社馁看到一只灰色的鸟”,具体而主观的文风。

可以对日本人有恶意,但是也请用具体而主观的描述,比如“那天我在靖国神社遇到几个日本人一直叽叽喳喳吵的要死,他们令我觉得烦躁恶心。”这样子的抨击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是“日本人都是坏蛋”“日本人是杀人狂”“靖国神社的天空灰蒙蒙的”这些命题表述是不规范的,而且一般性的意义指向是全称命题,非常容易证伪。

那么这些命题就变成第三人称描述的为命题,即即假借客观之名的违背事实,明知如此而后继续才是诉诸情绪、煽动情绪。

这便是我提出抨击可以,但是需要从自身视角出发,从具体事情出发的原因。

发布于 2022-06-06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