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要闻

第A03版
青年
 
标题导航
 
  2015年09月26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天纪元青年梦系列报道
上海航天青年专家透露长征六号发射幕后故事

    本报讯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然而,有谁知道,完成长征六号火箭研发的科研人员大多是80后、90后,平均年龄只有34.5岁。昨天中午刚刚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载誉归来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3位年轻总体设计师张晓东、张亮、辛高波向青年报记者透露了长征六号发射前的幕后故事。

    新型火箭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长征六号之所以“稀罕”,那是因为上海航天已有20多年没有研制新型火箭了。什么叫新型火箭?“一是具备无毒无污染液氧煤油动力系统;二是有新型的电气系统。”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张晓东向青年报记者解释道,“较之长征五号和七号,长征六号主要侧重于中小型卫星的快速入轨发射。”

    工作难点在于:要协调好卫星和火箭的接口。“航天发达国家都有标准的接口,我们这次发射的20颗卫星来自于6家单位,因此接口各不相同。我们设计时尽量统一。因为卫星数量多,分离时更要确保安全。”张晓东说,卫星是用“弹簧”推出去的,因此力争做到弹的方向各不相同,还要分批弹,并且确保弹之前和之后火箭保持稳定,以及卫星分离之后在轨道内不要碰到。“我们对轨道进行了设计,采用特定的方法,让卫星越飞相互之间距离越远。”

    张晓东、张亮、辛高波他们3个,分别毕业于北航、上海交大和上海理工,所学的专业也与他们现在所处的岗位密切吻合。他们一毕业就进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一干就是10多年。

    “我是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的,当时也有不少同学进外企,虽然他们收入比我高,但我不羡慕,因为找一份挣钱的工作到哪儿都行,但是在这里可以干一番事业。”张亮说。

    给火箭增加防雨措施

    终于到了发射的最后时刻!

    “整整两个月,我们驻扎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只待最后交上成绩单。”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主任设计师张亮告诉青年报记者,最后36小时,他们基本都是连轴转。

    可就在这时,天公不作美,下雨了! 长征六号火箭全长29米,一级直径3.35米,二、三级直径2.25米,起飞推力1200千牛。由于采用箭地一体化快速测发技术,因此,火箭没有做防护,虽然其自身设备是防水的,但出于万无一失的考虑,还是决定在蓄势待发的这24小时里对火箭从上到下做防雨措施。

    “感谢开高空车的兄弟们,毕竟是32米高空,风一吹,整个车都是飘的,相当危险。但是为了做防雨,他们上上下下的不下百来回。”张亮说,作为指挥,他们不能睡,让操作人员轮流休息,但一有情况就马上都叫起来。“不光是我们,长征六号发射成功的背后,倾注了无数航天人的心血。我们可以走到台前接受采访,更多的幕后英雄,他们选择默默地奉献。”

    航天人永远在路上

    9月20日7时01分,“9、8、7、6、5、4、3、2、1”,随着倒计时,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

    “庆功宴上,我们都哭了。动力系统的副总师周遇仁更是拥抱了每一个人,并且回去就把蓄了3个月的胡子刮了!”张晓东、张亮、辛高波这3位年轻的主任设计师也是3位幸福的爸爸,张晓东和辛高波生的还都是双胞胎。“平时亏欠妻子太多,但是这次发射成功之后,稍作休整,我们又将迎接新的任务,这就是我们航天人的生活,永远在路上!”

    ■03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青年
   第A04版:城事
   第A05版:专题
   第A06版:专题
   第A07版:文体
   第A08版:文体
习近平奥巴马夜谈三小时强调增强战略互信
中秋节将现“超级月亮”
上海航天青年专家透露长征六号发射幕后故事
市交委表态征收外牌拥堵费尚无推行时间表
中环浦东段东段主线28日通车
9月30日夜间轨交1、2号线延长运营服务
中超版权未来5年卖出80亿
总第9784期
今日上海天气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