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被陷害成女巫,赤裸着被杀死:愚昧,真的是会上瘾的

 昵称zWojhGnh 2020-08-31

如不便阅读

可收听唯美的朗诵音频

欧洲中世纪有过黑暗而残暴的历史。

其中之一,便是女巫审判。

那时候,人们视女巫如邪灵,如鬼魅,一旦出现,立刻要以残酷的方式虐杀。

《女巫之锤》中记录过一件事。

一个无辜的寡妇,被众人诬告为“女巫”。

              

而一旦被判为女巫,就将被斩首,或者被处以极刑。

寡妇打死不屈。

众人跟教主提议:“相传女巫身上有部分皮肤,针扎不见血,刀戳不会痛。她是不是女巫,一试便知。”

教主同为乌合之众,自然同意。

              

于是,众目睽睽下,寡妇裸露着上半身,被群众,扎上数百银针。

寡妇是人,不是巫,自然鲜血直流。

但数百银针中,恰好有一根,扎中了寡妇身体某个穴位。所以这根针,没有溢出血。

       

寡妇当即被判为“女巫”,并处以死刑。

       

这样黑暗的历史过去后,有个传教士说道:

如果她生活不检点,那证明她就是肮脏的女巫;如果她虔诚而举止端庄,那她显然是在伪装。因为女巫最擅长说谎。

如果她被审问时,显得很害怕,那说明她做贼心虚;如果她显得镇定自若,那说明她是个心机十足,善于演技。

这样的逻辑,明明荒诞不经,却被无数人奉为信仰。

所以说,偏见令人痴狂,愚昧使人一叶障目。

        

当错误的观念形成以后,面对一个矛盾事件,人们就会断章取义,甚至扭曲事情本质,来加固自己已有的观点。

偏执、狂热,甚至愚昧,就是这么一步一步来的。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理论叫“确认偏误”

作家万维钢讲过这个实验。

实验者找来100多个学生,发了一套性格测试题让他们做。

卷子收上后,实验者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性格概况”,说:“同学们,这是根据你们的答题,分析出的结果,你们看下准不准?”

所有学生都感叹:“这说的就是自己!”

事实上,在座每个学生,拿到的“性格概况”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就是“确认偏误”效应:一件事情发生后,你会不顾真相与否,只搜寻符合自己观念的证据。

换言之,人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而过滤了不想看到的事实。

比如网上有个段子。

母亲催女儿结婚,说:“你该结婚了!”

女儿说:“结婚就一定幸福吗?你看我同学都二婚了,何必催呢。”

母亲说:“如果结婚不好,你同学能结两次?”

你看,人人都会从外界,寻找自己最想听到的信息,忽略不想听到。

“确认偏误”心理我们都有,但应该把这种心理本能将到最低。

只愿意听一种声音的结果,就是丧失对真理的追求,从而对偏执和愚昧上瘾。周而复始,越陷越深。

龙应台在《百年思索》里,讲过个故事。

大流士王召集了一批希腊人进宫,问:“有什么代价可以让你们吃父亲的遗体?”

希腊人回答:“不可能,任何代价都不可能!”

此时,旁边有一批印第安人,大流士王问:“有什么代价可以让你们不吃父亲的遗体?”

印第安人大惊失色,说:“不可能,任何代价都不可能!”。

原来,印第安人的风俗,就是父亲去世后,子女必须吃掉父亲的遗体。不吃,乃是天大的不孝。

希腊人的风俗,则跟我们现代文化相近,火葬。那么吃父亲遗体,自然是令人发指。

两种不同的文化,处在同一个国度里,导致一个情况:你就是错的,我才是对的!

剑拔弩张,如水火不相容。

这一切,都是基于大家只相信自己文化,看不见大千世界里其他的未知和可能,才导致这样的偏见。

万维钢说,如果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

那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真理追求者呢?

还不止人的本能作祟,现在连互联网服务,都在加重我们的“认知偏误”。

抖音、快手、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等资讯,无一例外的分发机制,都是根据客户的喜好,进行推送。

这导致什么情况?

你越看越喜欢看,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从而,你困在了现有的认知中,走进思想的死胡同,拒绝了一切新知和可能。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回声室效应”

即,人们只接收让自己愉悦的信息,从而隔离其他领域,以及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声音。

久而久之,旧观念加重,认知水平降低,无知和恶,也会由此产生。

比如,那些逼婚逼到儿女自杀,却还觉得自己无比正确的母亲。

比如,那些出轨、包小三不觉丢脸,反而觉得“很值得炫耀”的直男癌。

当然,在愚昧的诱惑下,避免之道,也是有的。

一、要主动消费,而不是被动灌输。

《万万没想到》里写道,我们要吸收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

热爱鸡汤文的人,打开手机,推送的全是油腻腻的鸡汤。

这时,你需要离开舒适区,走进学习区,走到你不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主动吸收。

一个热点爆发,不要被社会主流意识绑架了思维。

即使你也认同,你也必须要主动推敲,看这个观点是否真站得住脚。

学会拒绝有预设立场的文章,学会研究数据,以及有自己的思考逻辑。

被灌输的,大都是饲料,靠自己学来的,才是真才识。

二、反复告诫自己:我不是追求赢,我是在追求真理。

达尔文在做实验时,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

一旦脑海闪过与自己理论违背的想法,他就会立马记下来。

因为他知道,大脑会在30分钟后,主动忘记与他理论相矛盾的想法。

而一个真正的智者,就是要让自己的理念,经得起任何推敲。

类比到生活很多小事,亦然。

比如,你说未来房价会涨,他说未来房价会跌。

这时,你两争论不休,甚至不惜颠倒黑白,来证明自己就是对的!

这就陷入“确认偏误”效应了。

你要记住,你的目的是讨论房价究竟会不会涨,而不是争“赢”。

也就是说,最终是通过理性的探讨,观点达成一致,而非不欢而散。

若只争输赢,你只是加固了已有观念,得不到任何进步。

只有抱着求真理的心态,你才能打破旧有的认知,然后睿智般地顿悟道:“哦!原来是这样。”

也许你还想看:

“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

“男人比小三,更应该受到谴责!”

男人为什么不想结婚了?

“我捅死了欺负我的同学”

推荐一个非常好的公号

这个号没有控制,没有说教

只以温柔的、和平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陪伴每个妈妈和孩子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