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危险!7天10名孩子身亡,国务院下发第1号预警!
新湖南 • 家教
2019-04-24 14:31:58
首页头条收录

据媒体公开报道,近7天内

全国多地接连发生溺亡悲剧

粗略统计

已有10名孩子因溺水不幸身亡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下发2019年第1号预警

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很多人选择去河里游泳。虽然每年都在提醒,但还是会有媒体报道学生、孩子溺水事故,令人痛心。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19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吸取教训,时刻紧绷安全弦,坚决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安全。

请加强

对孩子的安全提醒和教育

避免悲剧再度发生!

▼▼

1. 4月13日,河北邯郸一9岁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滑入水中,被救起时已失去生命体征。

2.  4月13日,贵阳市一男孩不慎落水,被吸入一根大铁管中,不幸身亡。

3.  4月13日,海南省4名男孩(年龄均为11岁)相约到河边玩耍,不幸溺亡。

4.  4月17日晚上11点,九江市浔阳江广场附近,有一名17岁的少女在江边游玩时,不慎落水。直到第二天上午十点,救援人员才在下游300米处,发现落水女生,但不幸的是,女生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5.  4月20日,河南开封一女童(11岁)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后溺亡),附近玩耍的两名未成年人(12岁、17岁)在施救过程中溺亡。

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

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盛夏将至,溺水又进入了高发季节。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遇到儿童溺水怎么办?

2018年5月27日,广东开平,

某水上乐园一8岁男童不慎溺水。

一工作人员立即对溺水小孩,

实施“倒挂”急救。

▼现场视频▼

而后,医护紧急到场

实施心肺复苏术后送医

但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此要提醒大家

这样的急救方式是错误的!

遇见溺水,如何自救与营救?

贵州消防手把手教学!

溺水急救技巧

“人发生溺水后,一般4-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才能为溺水者赢得生机。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龙勇介绍了溺水施救的基本方法:

①若遇溺水人员,急救者可用仰泳、侧泳或其他方式将患者抱上岸。对于精疲力尽的淹溺者,抢救人员可从头部接近,对于神志清晰的淹溺者,抢救者应从背后接近,用手抱住淹溺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边。

②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时,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要领

将患者仰卧平放;

救生者跪在患者大腿两侧或身旁;

两手掌相叠,掌根按胸骨下端,两臂伸直;

身体前倾,借助身体的力量下压,压力集中在掌根,使胸骨下陷5-6厘米;

上体复原,放松双手,但掌根不离位;

动作要连贯迅速,每分钟至少100-120次。

人工呼吸要领

将患者仰卧平放,在颈下垫衣物使头部稍后仰;

跪蹲在患者一侧,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另一手托住其下颌;

深吸一口气,用嘴贴紧溺水者的口吹;

吹进约500-600毫升空气后,嘴和捏鼻的手同时放开,注意胸部有无起伏。

特别提醒

每到夏季,这个倒背溺水儿童的图片就疯狂刷屏,说此法能救人,溺水1小时都有效。

而实际是,此法无效且会害死人!

图中这位溺水儿童已死亡

有医生和游泳教练均表示,这种倒挂控水法不可取!不仅会拖延救治,还会增加死亡几率!

每年都有机构在进行辟谣

↓↓↓

这是因为:

对于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是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控水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同样增加误吸,增加死亡率。

所以溺水之后不管他是清醒的、昏迷的、还是心脏骤停,任何一个状态下去,倒挂控水只能害了他!

丁香医生在知乎上也对此做了科普:

溺水其实就是被水淹没导致原发性呼吸系统损伤的过程。

人一旦溺水大致会经过屏气期 - 喉痉挛期 - 水入呼吸道期 - 最后的心脏骤停期,当然心脏骤停的发生也可能往前移一两个期。

因为溺水的根本机制是缺氧,所以溺水的人被救上岸后要立刻组织施救。

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很多种溺水急救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控水法」。控水法的核心在于用冲击的方法将溺水者的水从腹部和肺部怼出来,以此来施救。

想必你们一定见过各种奇奇怪怪的控水方法:

比如已求婚的姿态单膝顶着溺水者的腹部,施压控水。就是这样:

比如倒背着溺水者以疾风般的速度满大街跑,倒立控水,就是这样:

还有诸如挂在树上,放在牛背马背上的控水法:

然而,可以明确的告诉各位,控水法不是溺水急救的合适方法,反而会拖延救治,增加死亡率!

首先,没有证据表明水能成为阻塞气道的异物,控水法控出来的往往是胃里的内容和胃内水,对于肺内的水很难弄出来。

其次,对于溺水时间比较短的人来说,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过程然而容易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增加了误吸风险。

最后,对于溺水时间长已经心脏骤停的患者来说,控水容易延误心肺复苏,同时增加误吸风险,

所以,对于这种流行很久,但是也落后很久的溺水急救方法↓↓↓


注意!不是所有溺水者都会拼命呼救

为什么溺水的人就在身边,周围的人却没有察觉?对于溺水者的表现,难道不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双手乱挥、大声呼救、拼命挣扎吗?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王欣解释说:“一般情况下,人溺水时会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不出来,根本无法挣扎和呼救。”人在溺水时,大脑处于半昏迷状态,所以,溺水者一般都很安静。

那么正确的溺水上岸后的

急救方法是什么呢?

丁香医生在知乎中说,这要根据溺水者的状态来决定:

如果溺水者清醒、有脉搏、有呼吸

陪伴左右,做好保暖措施,打 120 或者送医院观察。

如果溺水者昏迷、有脉搏、有呼吸

立刻呼叫 120,清理口鼻异物,把溺水者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同时要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如果溺水者昏迷、有脉搏、无呼吸

这时溺水者已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要立刻呼叫 120,同时对患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溺水者的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如果溺水患者昏迷、无脉搏、无呼吸

这是最危险的状态,此时要立刻清理溺水者口鼻的异物,然后按照 A-B-C 的传统心肺复苏顺序急救。即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切记同时呼叫 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关于溺水时用 A-B-C 传统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主要用于心脏骤停的急救,虽然 10 年最新版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已将过去传统的 A-B-C 心肺复苏法,调整为 C-A-B,即先胸外按压,再开放气道,然后人工呼吸。但是在溺水急救时还是建议用 A-B-C 的传统方法。

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是因为常见的心脏骤停患者,大部分是心源性的心脏骤停,患者心脏骤停前体内尚有充足氧合,部分甚至存在濒死喘息也能提供部分通气氧合,此时维持基本循环供给大脑血供是首要目标,因此采用 C-A-B 急救顺序。

但是溺水者主是窒息缺氧性心脏骤停,供氧是首要目标,因而采用 A-B-C 顺序急救。

如果还不明白,那么这么说,如果遇到一个严重溺水者,已经昏迷,且呼吸脉搏全无,那么施救的顺序是:

开放气道

先进行 5 次人工呼吸

再胸外压按 30 次

然后再进行 2 次人工呼吸

再胸外压按 30 次

然后按 2 次人工呼吸+30 次胸外压按的顺序往复下去。

之所以第一次要 5 次人工呼吸,就是因为溺水的根本机制在于缺氧,所以要在第一时间提供给患者充足的氧合。

所以,以后遇到溺水急救,如果有人这样做:

你一定要去制止,这是不对的。

那么如何预防溺水呢?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2、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四肢易抽筋者不易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下水前先活动身体,水温太低时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适应水温再下水游泳。

3、游泳时,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4、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游泳过程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家长片刻疏忽是1-4岁儿童

溺水的根本原因!

①5岁以下儿童的家长或看护人,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待在开放的水源边,不能把儿童独自留在卫生间和浴室;

②无论儿童在家里、室外或其他地点的水中或水旁,家长与儿童的距离都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分心,如打电话、聊天、做家务时都要能监管得到;

③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管,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

在泳池会游泳,不等于会野泳,野外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水情比泳池复杂。

会游泳也不等于会救人。“手拉手搭救溺水者不可取。”在日常培训中,户外运动教练、长沙市红十字会救护员罗格反复教育学生,不要盲目下水救人。他让学生在平地上手拉手,演示牵手搭救溺水者,“溺水者”用手一拉,其他学生根本站不稳,“更别说在斜坡上去搭救求生欲望强烈的溺水者了。

请让孩子

请让自己

请让周围的人

远离溺水危险

责编:肖秀芬

来源:青年湖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