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王思聪 “强力去污” 版《吐槽大会》还剩什么?

对比《火星情报局》第二季截止目前总播放量超12亿、《奇葩说》超13亿的点击量,《吐槽大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腾讯视频的第7期《吐槽大会》上,终于集齐了几大平台“网综”的热门嘉宾,优酷《火星情报局》的薛之谦、爱奇艺《奇葩说》的姜思达,显然这是提早预设的好的剧情。

对于《吐槽大会》这个节目而言,从高调被封杀到低调的回归,这中间半年的时间,失去了自带话题属性的“国民老公”王思聪不过留下了几位已经在80后人群中小有人气的池子和蛋蛋,同时加入了“自黑”体质的主持人张绍刚,低调的节目其实内容和话题上并不低调。

腾讯视频对于自制网综或者独家王牌网综的期待并没有破灭,从何炅的首个网综《你正常吗?》的期待到马东的米未带来的《饭局的诱惑》,投入了很大的资源但并没有达到期待的高度。

一开始顶着“史上最污”的响亮头衔的《吐槽大会》成为了腾讯视频的期待,不过话题尺度太大除了吸引眼球更被广电总局“请喝茶”,这必然是制作团队不愿看到了。于此同时,半年前热热闹闹的一期节目也从此消失在了“墙内”的网络空间,修改版的《吐槽大会》低调上线就少了那么点颜色。

新版从第一期上线,《吐槽大会》的观看量就凸显了井喷的现象,第一期1.8亿截止目前的观看量,第二期继续1.8亿的观看量已经具备了目前现象级网综的疯狂数值。

对比《火星情报局》第二季截止目前总播放量超12亿、《奇葩说》超13亿的点击量,《吐槽大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在腾讯视频的独家网综道路上,《吐槽大会》树立了新的标杆,况且在并没有得到全网最大渠道的推广下,这是一个不可谓不错的数字。

不过,好戏不长在前两集井喷的播放量之后,《吐槽大会》的近几期出现了拦腰折断的表现,第三期1.3亿、第四集6700万、第五集7600万、第六集6700万、第七期9800万、以及最新一期的截止笔者写稿时最新的7000万,除了前三期破亿,目前几期的数据与现象级网综相去甚远,不知道这中间经历了什么。

从这几期嘉宾阵容来看,可吐槽的槽点越来越多,大张伟、薛之谦、唐国强、蔡国庆、李小璐对比前三期曹云金、王祖蓝、李湘高下立判。

同时在吐槽嘉宾的阵容上,也用尽了心思,除了接近固定的蛋蛋和池子,直播网红MC天佑、王刚、常远、张铁林等等自带话题和粉丝的嘉宾并未减少,但是播放量这一直观的数据却出现了高开低走的线下,让我们不得不为这款网综捏了把汗。

到底一款现象网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而《吐槽大会》缺什么需要补什么?

1.预设内容和老调重谈并不能满足爆款网综的基本要素。

《吐槽大会》的形式是引进美国的《Roast》,相比较美国同款在嘉宾阵容和内容上的大尺度和无下限,改良版的《吐槽大会》是极大的收敛和克制。

在网综探索内容的尺度上,《奇葩说》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先例,而《吐槽大会》在这一点上更为收敛,甚至在吐槽嘉宾的发言中已经将很多争议的内容提早做了删减,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内容看似槽点很多实则只是将网友生产的微博段子和B站弹幕的内容二次加工的产品。

当然,会有用户提出不满,只是蛋蛋和池子口中依然有很多引爆话题点的内容蹦出,比如“张绍刚就是吐槽大会的景甜”等句,还有秀下限的话语,在更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或者还在可控的范围。

此外时间,吐槽嘉宾和“被吐槽”的主角之间天然形成了一种共鸣,在双方都能够容忍的话题下达到统一和谐,有种无声的默契。

吐槽变成了话题再炒作,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吐槽了本意,比如曹云金与郭德纲的话题,没有新意而只是一厢情愿的呐喊。

2.内容缺少持续的爆点和再传播的影响力。

对比过去的几款现象级网综,《火星情报局》、《奇葩说》在节目形式固定的情况下,内容凸显了很大的变化性和随机性,参与嘉宾在内容生产上不可谓鞠躬尽瘁。

《火星情报局》中张宇、薛之谦、费玉清等等爆出的话题金句都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时有自带话题光环,在二次传播上具备了很强的引爆性。

《奇葩说》这一特性就更明显,作为话题网综的鼻祖,一群素人将枯燥的辩论话题综艺化、娱乐化同时偶有温情脉脉的鸡汤流出,正是符合网民们口味的调性。

同比,《吐槽大会》在内容上天然就有局限性,就是吐槽完成了就完成了,很多内容就局限于限制内容的框架内,甚至大多数嘉宾都缺少摆脱手稿的勇气,毕竟大部分嘉宾都是抱着一次体验,下次绝不再来的打算,用完成任务的调性决定了最后的内容闪光点不足,再传播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另外由于“被吐槽”嘉宾的局限性,明星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话题早已被网民消耗殆尽,吐槽的内容也是局限在过去已经发生的内容,再创造和再提升对于内容策划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这几期的表现来看出现了后劲不足的现在就不足为奇了。

3.吐槽是门手艺,准备工作显火候

在每期《吐槽大会》的开场白中都喊出了“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的slogan,主持人张绍刚面对网友弹幕的吐槽已经具备了天然的免疫功能,而每期嘉宾在谈到他的时候提出的“梗”基本逃不掉过去在几档话题节目中的表现。

回到吐槽一词的本意来说,这个从二次元中传递出的词语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同时,而打着吐槽旗号的八卦、抱怨、发泄、喷黑、吐苦水、说三道四都不属于吐槽。

吐槽这门手艺从目前来看,只有蛋蛋和池子掌握,而更多的嘉宾只是念稿子。

而娱乐话题明星作为嘉宾的吐槽大会必然更多的是八卦的再挖掘、网友不满的抱怨、再发泄。

参考唐国强的内容,比如其数不清楚的广告代言、以及演绎生涯的固有皇帝形象就是那么的浅显和直白。

薛之谦、大张伟等频繁亮相综艺节目的明星在很多话题上就更缺少独特性和新奇,如果更夸张讲那怕在“猎奇、性、女性”等自带光环的话题上下点功夫可能这个槽点也更显而易见。

同时,在对于嘉宾们内容的设定上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提早预设可能也更有吸引力。(不过,回头来说,千奇百怪的全民综艺大赛,产生了成千上万个综艺栏目,不是节目太少而是明星不够多,这也为难很多明星会去专门准备内容。)

4.吐槽大会缺少代言人和标杆 谁来扛起吐槽的大旗

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的最开始的引爆点就是“马晓康”组合和汪涵、薛之谦等人。

“马东、高晓松、蔡康永”早已是综艺节目和网络热门人物,在节目产生之初自带热点和话题在一个节目预热和宣传上占了很大的优势。

汪涵对于火星情报局就跟是如此,从电视台到网络端的第一个节目这就是火星情报局在舆论宣传上的话题引爆点,而汪涵本人自带“IP”的特性,以及过去在湖南卫视积累的人气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将关注的聚焦点吸引而来。

反观,在吐槽大会最开始,国民老公王思聪的加入让节目关注度骤然上升,这也是节目在最初的引爆点,不过随着“下架再上架”,引爆点也从王思聪转变成为被吐槽的嘉宾本人,从传播角度来看,被吐槽的嘉宾本身就依赖于二次传播和节目播出和预告的短时间的传播,从引爆点来说相对滞后或者延迟,没有让用户有先入为主的参与感,与“马晓康”组成的三个“老男人”组合以及汪涵自带“IP”的塑性相距甚远,虽然池子蛋蛋张绍刚三者有不少的关注度,但在节目再启动的时候关注度必然不及王思聪所在的时候,前三期的浏览量井喷不排除是释放了用户之前想看没法看的期待,而第四期开始的数据下滑可能是真实的表现。不过这已经是一个“命运曲折”的网综不错的成绩,对于现象级一说只能自求多福吧。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数据,通过百度指数上看,《吐槽大会》从数据上已经大大超过了上面提到的两个网综(在首次播放周期中的最高值)。

另一个数字,微博指数显示,《吐槽大会》在微博这一主要社交媒体上都制造了最大的声量。

两个数据可以看到,腾讯视频和笑果文化在话题和网络效应营造上下足了功夫,更是超越了《火星情报局》和《奇葩说》的关注度,不过在这个网综泛滥的时代,如果能最后依靠内容和影响力闯出自己的名堂可能是《吐槽大会》需要思考的。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