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发明专利的使用权,发明专利授权后如何使用

公务知识2025年04月25日 09:28:571admin

发明专利的使用权,发明专利授权后如何使用发明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权的行使既关系到权利人的利益,也牵涉到社会创新生态的平衡。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发明专利使用权的法律内涵、行使方式、常见问题及实务要点,帮助创新主体更好地理

发明专利的使用权

发明专利的使用权,发明专利授权后如何使用

发明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权的行使既关系到权利人的利益,也牵涉到社会创新生态的平衡。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解析发明专利使用权的法律内涵、行使方式、常见问题及实务要点,帮助创新主体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专利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发明专利使用权的基本概念使用权的主要行使方式非专利权人使用专利的情形跨境使用专利的特殊考量使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使用特点;7. 常见问题解答


一、发明专利使用权的基本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专利权被授予后,专利权人享有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其专利的排他性权利。这里的"实施"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专利权本质上是一种禁止权而非自由使用权。即使获得专利授权,专利权人实施自己的专利时仍可能受限于其他在先权利(如基础专利的制约)。这种权利特性使得专利布局和自由实施(FTO)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使用权的主要行使方式

专利权人可通过多种方式行使专利使用权:自主实施、许可授权、质押融资等。其中专利许可是最常见的商业化方式,主要分为三类:

独占许可:被许可方在约定范围内独家实施专利,连专利权人自己也不得实施。这种许可方式转让价格通常较高,适合希望垄断市场的被许可方。

排他许可:专利权人与被许可方均可实施专利,但不得再授权第三方。这类许可在产学研合作中较为常见,既能保障发明人继续研究,又能实现技术转化。

普通许可:专利权人可同时授权多家单位实施专利。适合技术标准化场景,如通信领域的SEP(标准必要专利)通常采用此模式。


三、非专利权人使用专利的情形

除获得权利人许可外,法律也规定了若干特殊使用情形:

专利权用尽原则:经专利权人同意售出的专利产品,他人再使用、销售不构成侵权。这一原则保障了商品正常流通,但近年来的"地域用尽"与"国际用尽"争议值得关注。

强制许可:在国家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需要时,或专利权人滥用权利时,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授予强制许可。我国近年来在医药领域曾有实践案例。

科研例外: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专利技术不视为侵权。但需注意商业性研发活动可能不适用此例外。


四、跨境使用专利的特殊考量

在全球化背景下,专利使用常涉及多国法律问题:

平行进口:不同国家专利保护存在地域性,在A国购买的专利产品进口到B国可能构成侵权。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时需进行详细的专利检索。

方法专利取证:境外使用中国方法专利,但产品进口到中国的情况,权利人可通过海关备案等方式维权。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已明确此类行为的可诉性。

国际条约适用:通过PCT途径申请的专利,进入国家阶段后的使用规则需遵守各成员国法律。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营时更应重视此问题。


五、使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为避免专利使用中的法律纠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FTO分析:在使用新技术前进行全面的自由实施调查,特别是对改进型创新,要排查是否存在基础专利障碍。

权利用尽证据保留:对于经合法渠道采购的原料或设备,应完整保存采购合同、发票等证明文件,以防被诉侵权时主张权利用尽抗辩。

许可合同备案:根据《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办法》,许可合同应在签约后3个月内备案。备案虽非生效要件,但可对抗后续专利权转移产生的风险。


六、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使用特点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领域的专利使用呈现新特征:

AI算法专利:使用云端API调用可能构成"使用"专利方法。2023年某AI公司诉竞争对手案确立了此类行为可构成侵权的判例。

生物医药专利:基因序列专利的使用边界争议较大。最高人民法院在(2021)最高法知民终148号判决中明确了使用经修饰的基因序列仍可能侵权的标准。

标准必要专利:实施行业标准时必然使用的专利,权利人应按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许可。近年来多起跨国诉讼涉及此类专利使用费的合理计算。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购买专利产品后是否可以任意改造使用?

改造行为可能超出专利权用尽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实质性改变产品用途或功能可能构成新的制造行为,需重新获得许可。

个人非营利性使用专利技术是否侵权?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将个人使用列为侵权例外。但在司法实践中,纯粹个人且非商业目的的使用,如果未对专利权人市场利益造成实质影响,一般不会追究责任。

专利到期后使用原技术还需注意什么?

虽然专利技术进入公有领域,但需注意:1) 可能仍有注册商标保护;2) 改进技术可能已申请新专利;3) 某些国家存在专利期补偿制度,实际保护期可能延长。

如何判断使用行为属于"科研例外"?

关键看是否具有直接商业目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9)京民终186号判决指出:凡是为后续商业应用做准备的研发活动,均不属于科研例外范畴。

标签: 发明专利使用权专利许可专利实施知识产权使用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