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新动态解析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是确保公众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2023年,我国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方面有哪些新的调整和变化?我们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析今年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新动态,包括最新的法规发布、监...
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制度解析: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
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制度解析: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监督检查机制也在持续完善。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介绍
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制度解析: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
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监督检查机制也在持续完善。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介绍我国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的七个核心维度:法律依据与监管体系;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抽样检测技术标准;监管部门职责划分;追溯体系与信息化建设;违法违规行为处置;7. 常见问题解答,帮助你们全面了解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貌。
一、法律依据与监管体系
我国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工作主要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2023年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提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制度",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
现行监管体系采用"分段监管"模式: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市场监管部门负责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后的监管。两部门通过建立衔接机制,实现监管无缝对接。同时,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监督检查主要聚焦四个重点领域:一是农药兽药残留情况,重点检查禁限用药物使用;二是重金属污染状况,特别针对特定产区农产品;三是微生物污染风险,尤其是鲜食农产品;四是非法添加物质,如保鲜剂、增色剂等。
检查方式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等。2022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6%,其中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7.1%、98.8%和99.1%,显示出监督检查的实际成效。
三、抽样检测技术标准
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检测方法严格执行GB/T 5009系列等国家标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先进技术手段。
抽样工作遵循NY/T 789-200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规范》,实行"双随机"原则。2023年起全面实施的新版农残限量标准GB 2763-2021,将检测参数增至564种,覆盖更全面的安全风险。
四、监管部门职责划分
农业农村部负责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组织开展风险监测评估。县级以上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监督检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对进入流通环节的农产品进行监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机构改革后,明确农业农村部门对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职责,解决了线上销售农产品的监管盲区问题。各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
五、追溯体系与信息化建设
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一物一码"追溯管理。省级追溯平台对接率达100%,入驻企业超过30万家,累计产生追溯码4.2亿个。
智慧监管手段广泛应用,如快速检测APP、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浙江等地试点"合格证+追溯码"模式,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产品检测报告、生产基地等信息,大大提升了监管透明度。
六、违法违规行为处置
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监管部门可采取责令整改、产品下架、行政处罚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据《食品安全法》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0倍罚款,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
2022年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共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6.8万件,销毁问题农产品2300吨。典型案例包括使用禁限用药物、伪造检测证明等,相关处罚信息均依法公开,形成有效震慑。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普通消费者如何参与农产品监督?
消费者可通过12315平台投诉举报,或使用"农安查"等APP查询产品检测信息。购买时应主动索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留存购物凭证,发现问题产品可依法要求10倍赔偿。
农产品检测不合格怎么办?
对监测不合格产品,监管部门会责令生产经营者停止销售,召回已售产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追溯源头,对违规主体立案查处,相关信息录入信用档案。
如何判断市场销售的农产品是否经过正规检测?
正规渠道销售的农产品应附有合格证或检测报告,大型商超设有快检室公示检测结果。消费者可通过追溯码查询检测信息,对无法提供证明的产品应谨慎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