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操作流程,内窥镜检查步骤
内窥镜操作流程,内窥镜检查步骤内窥镜检查(Endoscopy)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小切口进入体内进行观察和治疗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我们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内窥镜的标准操作流程、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及
内窥镜操作流程,内窥镜检查步骤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微小切口进入体内进行观察和治疗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我们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内窥镜的标准操作流程、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等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术前患者评估;设备准备与消毒;麻醉与体位摆放;内窥镜插入与观察;活检与治疗操作;术后处理与并发症预防;7. 常见问题解答。帮助医务人员规范操作,同时让患者了解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术前患者评估
1. 适应症确认:明确检查目的(如消化道出血评估/肺部结节活检等),排除禁忌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障碍等)。
2. 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乙肝、HIV等),必要时进行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
3. 知情同意:向患者详细解释操作风险(穿孔、出血、感染等),签署书面同意书。
4. 禁食要求:胃肠镜检查需空腹6-8小时,支气管镜检查前禁食4小时;急诊情况需评估误吸风险。
二、设备准备与消毒
1. 设备检查:确认内窥镜光源、成像系统、气泵/水泵工作正常,活检通道通畅。
2. 器械消毒:按照《软式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 床旁预处理(使用后立即用含酶洗液擦拭)
- 测漏测试(检查镜体完整性)
- 酶洗-漂洗-消毒液浸泡(常用邻苯二甲醛或过氧乙酸)
- 终末漂洗与干燥(无菌水冲洗后专用干燥设备处理)
3. 辅助设备:准备吸引装置、止血钳、活检针等治疗器械,紧急情况下备好气管插管设备。
三、麻醉与体位摆放
1. 麻醉方式选择:
- 表面麻醉(咽喉喷雾利多卡因,适用于胃镜)
- 静脉镇静(咪达唑仑+芬太尼,需监测生命体征)
- 全麻(儿童或复杂介入操作)
2. 标准体位:
- 胃镜/肠镜:左侧卧位,屈膝
- 支气管镜:仰卧位,颈部后仰
- ERCP:俯卧位
3. 监护措施:持续监测血氧、心率、血压,备好急救药品(阿托品、肾上腺素等)。
四、内窥镜插入与观察
1. 插入技巧:
- 胃镜:沿舌根滑入食管,避免暴力通过梨状隐窝
- 结肠镜:采用"短缩法"减少肠袢形成
- 支气管镜:经鼻/口通过声门时嘱患者深呼吸
2. 系统性观察:
- 胃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十二指肠
- 肠镜:回盲瓣识别、结肠袋追踪、直肠瓣观察
- 记录病变的Paris分型或Kudo pit pattern
3. 充气调节:控制CO2注气量(<3L/min),避免过度扩张导致穿孔。
五、活检与治疗操作
1. 活检规范:
- 溃疡病变取边缘(避开坏死组织)
- 微小病灶使用染色/放大内镜定位
- 多个象限取材(Barrett食管需四象限活检)
2. 常见治疗操作:
- 息肉切除:<5mm用冷活检钳,>5mm用圈套器+电凝
- 止血治疗:肾上腺素注射+热止血钳/氩离子凝固
- ESD/EMR:标记-黏膜下注射-边缘切开-剥离
3. 标本处理:立即固定于10%福尔马林,标注取材部位,送检单注明临床怀疑诊断。
六、术后处理与并发症预防
1. 恢复观察:
- 镇静患者需监护至完全清醒(Aldrete评分≥9)
- 检查后2小时禁食(活检/治疗后延长至4-6小时)
- 观察腹痛、呕血、胸痛等警报症状
2. 并发症处理:
- 出血:内镜下止血无效需血管介入或手术
- 穿孔:颈部食管穿孔可保守治疗,腹部穿孔需手术
- 感染:高危操作(ERCP)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 随访安排:根据病理结果制定随访计划(如肠腺瘤3年复查),提供书面注意事项。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做胃镜会不会很痛苦?
现代无痛胃镜采用静脉麻醉,过程中患者处于睡眠状态。普通胃镜主要不适是恶心感,通过咽喉麻醉和呼吸调节(用鼻子吸气、嘴缓慢呼气)可显著缓解,平均检查时间仅5-10分钟。
检查后发现息肉必须切除吗?
需综合评估:<5mm增生性息肉可观察;腺瘤性息肉无论大小均建议切除;高危特征(表面凹陷、发红)需优先处理。医生会根据形态学(NICE分型)判断恶性风险。
内窥镜消毒不彻底会传染疾病吗?
正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WS507-2016消毒规范,传播感染概率<1/100万。选择有"消毒供应中心"认证的医院,可要求查看消毒监测记录(每月生物监测需达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