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所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填写?家访是什么意思
家访所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填写?家访是什么意思家访作为一种重要的家校沟通方式,在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领域广泛应用。尽管如此,许多从业者在填写家访记录时,常常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栏目的填写感到困惑。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阐
家访所要解决的问题怎么填写?家访是什么意思
家访作为一种重要的家校沟通方式,在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领域广泛应用。尽管如此,许多从业者在填写家访记录时,常常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栏目的填写感到困惑。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阐述家访问题的分类方法、填写规范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有效记录家访工作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常见问题类型分类;问题描述的具体方法;SMART原则的应用;不同领域的填写要点;记录语言的规范性;后续跟进计划;7. 常见问题解答。
一、常见问题类型分类
在家访记录中,在一开始要明确问题的类型归属。常见的问题类型包括:
1. 学习发展类:如学生学习习惯不佳、作业完成困难、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等。
2. 行为心理类:包括学生情绪管理问题、社交障碍、注意力缺陷等心理行为表现。
3. 家庭环境类:涉及家庭成员关系、教养方式、居家学习环境等影响学生发展的家庭因素。
4. 健康安全类:包含学生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居家安全隐患等问题。
5. 家校沟通类: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传递、教育理念差异等沟通障碍。
二、问题描述的具体方法
填写"所要解决的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客观性:避免主观评判,如"家长不负责任"应改为"家长每周有3天未能检查孩子作业"。
2. 具体化:问题描述要有时空、频次、程度等具体要素,例如"学生数学作业完成率仅为60%"比"学习不好"更具操作性。
3. 可验证:问题表述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便于后续评估干预效果。
示范案例:"解决小明在晚上9点后使用手机导致次日课堂困倦的问题"比"解决学生熬夜问题"更专业。
三、SMART原则的应用
优秀的问题陈述应符合SMART原则:
Specific(具体):明确问题的主体、表现和情境。"改善亲子关系"应细化为"减少父母与孩子因手机使用产生的冲突"。
Measurable(可测量):如"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2小时内"。
Achievable(可实现):问题的解决应在家庭条件和访问者能力范围内。
Relevant(相关):问题应与被访者的核心需求直接相关。
Time-bound(有时限):如"在两周内建立规律的晨读习惯"。
四、不同领域的填写要点
学校教育领域:侧重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家校配合等问题,如"纠正学生写作业时的姿势不良问题"。
社会工作领域:关注家庭功能、社会支持、资源链接等,如"协助申请低保家庭子女就学补助"。
医疗服务领域:偏重疾病管理、康复训练、用药依从性等,如"指导糖尿病患者掌握血糖自我监测技能"。
社区服务领域:着眼于环境安全、邻里关系等,如"解决独居老人家中电线老化隐患"。
五、记录语言的规范性
填写时需注意:
1. 专业术语:使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而非"多动症"等非正式表述。
2. 中性表述:避免"懒惰"、"不负责任"等带有价值判断的词语。
3. 保密原则:隐去可直接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用"某学生"、"监护人A"等替代。
4. 统一格式:保持问题编号、标题层级的格式一致性。
六、后续跟进计划
在问题描述后应简要注明:
1. 解决策略:如"通过制定《家庭作业时间表》规范学习作息"。
2. 责任人:明确家长、学生或教师各自的任务分工。
3. 时间节点:设置问题复查的具体时间,如"两周后回访评估效果"。
4. 预期成果:描述可观察的行为改变,如"实现作业完成率提升至80%"。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家访问题可以填写多个吗?
建议单次家访聚焦1-2个核心问题。如有多项问题,应按优先级排序,或分多次访问解决。记录时可用编号清楚列出。
问题描述需要多详细?
应在100-200字内完整表述,包含:问题表现、影响程度、相关背景三个要素。避免过于简略或冗长。
如何判断问题描述是否合格?
合格的描述应使未参与家访的同事也能清楚理解问题本质,并据此制定干预方案。可参考"5W1H"原则(Who、What、When、Where、Why、How)进行自查。
家访记录可以修改吗?
原则上应在家访后24小时内完成记录。如需修改,应注明修改日期、原因,并保留原始记录,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