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内容涵盖了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多个重要方面。我们这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读会议精神,包括党的建设新理念、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发展机制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核心议题。我们...
对支部评价,如何评价一个党支部的工作表现
对支部评价,如何评价一个党支部的工作表现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对党支部工作进行科学、客观评价,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分析党支部评价工作的七个关键维度:政治建设成效;组织生活规范
对支部评价,如何评价一个党支部的工作表现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对党支部工作进行科学、客观评价,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分析党支部评价工作的七个关键维度:政治建设成效;组织生活规范性;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群众能力;工作创新性;作风建设情况;7. 常见问题解答。通过多角度分析,帮助各级党组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一、政治建设成效
政治建设是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评价时应重点关注支部是否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重要决策部署。具体指标包括: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频次与质量,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立场表现,以及落实"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例如,某企业党支部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每次支委会在一开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这种政治建设的实效性就值得肯定。同时要考察支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这些都是评价政治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生活规范性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评价标准应包括"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情况、组织生活会质量、民主评议党员开展效果等。优质党支部应当做到组织生活有计划、有记录、有考核、有改进,避免形式化、表面化。
具体可考察:支委会是否能每月按时召开并解决实际问题;党员大会是否程序规范、讨论充分;党课是否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组织生活会是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某机关党支部创新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确保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这种既保证规范又注重实效的做法就值得推广。
三、党员教育管理
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党支部战斗力。评价要点包括:发展党员工作是否严格规范;党员日常教育是否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突出。特别要关注年轻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情况。
优秀案例:某社区党支部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将参与志愿服务、理论学习等情况量化考核,有效激发了党员活力。同时要考察党支部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勇气和规范性,这是检验党支部原则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四、服务群众能力
党支部评价必须坚持群众标准,重点考察:是否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是否及时反映群众意愿诉求;是否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效是重要评价依据。
典型案例:某农村党支部建立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5-10户群众,定期走访收集意见,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8%。这种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的做法,体现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工作创新性
在保证规范的基础上,党支部工作的创新力度也是评价重要维度。包括: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创新举措;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党建效能的探索;调动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特色做法等。
创新案例:某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创建"党建+"科研团队模式,将党小组建在科研团队上,既保证了政治引领,又促进了科研攻关,实现党建与业务双提升。这类创新做法值得在评价时予以加分。
六、作风建设情况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评价要点包括:支部委员是否以身作则反对"四风";是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可通过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党员群众对支部作风的真实评价。
某事业单位党支部建立"作风预警"机制,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三年来未发生一起违纪事件。这种抓早抓小的做法体现了作风建设成效。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党支部评价应该多久开展一次?
建议结合年度组织生活会开展全面评价,每半年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估。特殊情况下如支部换届、重大任务完成后可进行专项评价。频率过高易流于形式,过低则不利于及时改进。
群众参与党支部评价的比例应该占多少?
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党支部述职评议时群众代表比例一般不低于30%。在实际操作中,服务型党支部可适当提高群众评价权重,达到40%-50%。
如何运用党支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应与党支部评先评优、书记考核、经费支持等挂钩。对评价优秀的支部要总结经验、推广做法;对后进支部要分析原因、督促整改。某地组织部门将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重要参考,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