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问题处理大全,凹版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凹版印刷问题处理大全,凹版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凹版印刷作为高品质印刷工艺的代表,在实际生产中常会遇到印版、油墨、套准等各类问题。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凹版印刷过程中的12类典型故障现象,通过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故障形成机理和实用解决对策
凹版印刷问题处理大全,凹版印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凹版印刷作为高品质印刷工艺的代表,在实际生产中常会遇到印版、油墨、套准等各类问题。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凹版印刷过程中的12类典型故障现象,通过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故障形成机理和实用解决对策,为印刷从业人员提供完整的故障排除指南。内容涵盖:1. 网点丢失与堵版问题;2. 刀线故障;3. 色差控制;4. 套印不准;5. 油墨附着力差;6. 反粘现象;7. 静电故障;8. 印刷品异味;9. 干燥不良;10. 印刷品翘曲;11. 印版耐印力不足;12. 特殊材料印刷问题。
一、网点丢失与堵版问题
当印刷品出现局部图案缺失或层次丢失时,通常与堵版直接相关。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可发现,90%的堵版是由以下三种情况引起:
1. 油墨固化沉积:挥发速度过快的溶剂会导致油墨在网穴中提前干燥。建议采用慢干溶剂调配油墨,控制印刷车间温度在22±2℃,湿度60±5%。
2. 杂质堵塞:印刷材料脱落的粉尘或油墨结皮会造成物理性堵塞。需安装100-150目过滤网,每2小时检查刮墨刀下方积墨情况。
3. 印版腐蚀:镀铬层破损的印版会出现选择性着墨不良。使用硬度计检测印版表面硬度应保持在800-850HV,铬层厚度不低于0.08mm。
二、刀线故障处理方案
平行于印刷方向的细线状缺陷是最常见的刀线问题,其产生涉及三个要素的匹配:
• 刮墨刀角度:铜版纸印刷建议采用55-60°夹角,薄膜印刷需调整为35-45°。新更换刀片需有8-12小时磨合期。
• 压力控制:使用压力传感器监测,薄膜印刷保持2.0-2.5kg/cm²,纸张印刷需3.0-3.5kg/cm²。
• 刀刃状态:每4小时用20倍放大镜检查刀刃,出现0.1mm以上缺口必须立即更换。
特殊案例:金银卡纸印刷出现周期性刀线时,需检查压印滚筒的径向跳动量,标准应≤0.02mm。
三、色差控制关键技术
ISO 12647-2标准规定,商业印刷的色差ΔE应控制在3以内。实现精准色控需要建立三个体系:
1. 标准化体系:采用X-Rite分光密度仪,建立包含油墨Lab值、网点扩大补偿曲线、印刷反差等参数的标准化文档。
2. 过程监控:安装在线检测系统,每500米自动扫描并生成色差趋势图,发现ΔE>2时自动预警。
3. 闭环修正:通过油墨粘度自动补偿装置,将粘度波动控制在±0.5秒(涂4杯)范围内。
四、套印不准的机械调整
多色组印刷出现套印偏差时,应按以下流程排查:
第一阶段:检查张力系统
• 放卷张力波动应<5%设定值
• 牵引辊速度匹配误差<0.1%
第二阶段:校准导向装置
• 纠偏传感器灵敏度调至0.5mm
• 导辊平行度误差≤0.03mm/m
第三阶段:版辊检查
• 齿轮侧隙控制在0.10-0.15mm
• 版辊同心度误差<0.01mm
五、油墨附着力解决方案
当油墨层出现剥落时,需根据基材类型采取不同处理方式:
PET薄膜:
• 电晕处理达52dyn/cm以上
• 添加3-5%的氯化聚烯烃附着力促进剂
BOPP薄膜:
• 火焰处理(1100-1300℃)
• 使用聚氨酯改性油墨
测试方法:
用3M 610胶带以90°角剥离,脱落面积<5%为合格
六、反粘故障预防措施
印刷品收卷后出现背面蹭脏,可通过以下参数控制:
材料类型 | 干燥温度 | 残留溶剂 | 收卷张力 |
---|---|---|---|
PE薄膜 | 50-60℃ | <3mg/m² | 2.5-3kg/cm |
铝箔 | 70-80℃ | <1mg/m² | 4-5kg/cm |
注:夏季生产需在油墨中添加0.3-0.5%的抗粘剂
七、静电故障排除流程
静电导致的"胡须状"飞墨可按此流程处理:
1. 检测静电电压(要求<3kV)
2. 安装静电消除棒(电离式优于脉冲式)
3. 控制车间湿度>55%RH
4. 油墨添加抗静电剂(0.1-0.3%)
5. 使用导电性刮墨刀(电阻<10⁶Ω)
八、印刷品异味控制
符合GB/T 10004-2008标准要求:
• 苯类溶剂残留<0.01mg/m²
• 酯类溶剂<3.0mg/m²
• 总VOCs<5.0mg/m²
建议采用水性油墨或EB固化油墨,干燥系统增加活性炭吸附装置。
九、干燥不良诊断方法
出现干燥不良时重点检查:
• 风嘴风速应达25-30m/s
• 热风温度梯度设置(如60-70-80℃)
• 排风量>5000m³/h
• 薄膜表面温度>溶剂沸点10℃
十、印刷品翘曲矫正方案
根据变形方向采取不同措施:
纵向翘曲:
• 降低收卷张力20%
• 增加冷却辊数量
横向翘曲:
• 调整烘箱风向角度
• 基材预热温度提高5℃
十一、印版耐印力提升
延长印版使用寿命的关键:
• 镀铬层硬度控制在850-900HV
• 网墙坡度保持110-120°
• 刮墨刀压力不超过3.5kg/cm²
• 每10万转检查版辊椭圆度(<0.03mm)
十二、特殊材料印刷要点
镭射膜:
• 使用UV固化油墨
• 印刷压力降低15%
热收缩膜:
• 采用低温干燥(<50℃)
• 添加2%弹性树脂
常见问题解答Q&A
为什么浅网部分最先出现堵版?
浅网区网穴深度仅10-15μm,更易被干燥油墨或杂质堵塞。建议浅网版面加大刮墨刀角度5°,并使用专用浅网油墨。
刀线总是出现在固定位置怎么办?
这通常对应版辊的机械损伤。可用400#砂纸局部打磨,严重时需重新镀铬处理。
如何判断色差是油墨问题还是印刷问题?
用展色仪打样比对:若展色样与标准样ΔE>2,属油墨问题;若展色样合格但印刷样不合格,属印刷条件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