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儿童图书馆: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宝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广州儿童图书馆,作为广州市内专注于儿童阅读的公共服务机构,以其丰富的藏书、舒适的环境和多样的活动,成为了孩子们探索知识、激发想象力的理想场所。我们...
读给孩子的散文:如何选择与朗读技巧
读给孩子的散文:如何选择与朗读技巧散文作为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散文的独特价值出发,系统介绍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散文选择标准、朗读方法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散
读给孩子的散文:如何选择与朗读技巧
散文作为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散文的独特价值出发,系统介绍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散文选择标准、朗读方法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散文的独特教育价值;0-6岁幼儿散文选择要点;6-12岁学龄儿童推荐篇目;三种专业朗读技巧解析;亲子共读的五个关键步骤;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7. 经典作品推荐与资源获取。
一、儿童散文的独特教育价值
优质的儿童散文往往具备"微言大义"的特点,能在简短的篇幅中传递深刻的人生智慧。从语言发展角度看,散文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规范的句式结构,能有效扩充孩子的词汇量。以冰心《寄小你们》为例,其中"雨后的小草,含着泪珠微笑"这样的拟人化表达,既能培养想象力,又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乐观精神。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6岁前儿童接触的文学性语言每增加1小时,其大脑语言中枢的突触密度就提高3%。这解释了为什么坚持朗读散文的孩子,在入学后的写作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往往更突出。
二、0-6岁幼儿散文选择要点
为学龄前儿童选择散文需把握三个黄金标准:在一开始是感官性,优先选择描写声音、颜色、味道等具象内容的作品,如金波《会飞的花朵》中对蒲公英的描写;然后接下来是节奏感,建议选择每段不超过4句话、有明显韵律的文本;总的来看是互动性,像桂文亚《椅子树》这类留有想象空间的作品,能自然引发亲子对话。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选择含有抽象哲理或复杂叙事的散文。例如张晓风《春之怀古》虽然文学价值很高,但其中时空交错的写法可能超出幼儿认知水平。
三、6-12岁学龄儿童推荐篇目
这个阶段可以逐步引入更具思想性的散文作品。根据教育部基础阅读书目,推荐分年级选读:
• 低年级(6-8岁):郭风《蒲公英的虹》、圣野《雷公公和啄木鸟》
• 中年级(9-10岁):贾平凹《月迹》、巴金《繁星》节选
• 高年级(11-12岁):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节选
建议建立"散文营养金字塔":底层70%选择明朗欢快的作品,中层20%接触略带忧伤的审美体验(如郁达夫《故都的秋》节选),顶层10%可尝试包含简单哲思的篇章。
四、三种专业朗读技巧解析
情感标记法:提前用彩笔标出文本中的情绪变化点,如红色代表欢快、蓝色代表宁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的专业主持人常用这种方法。
呼吸调控法:在逗号处换气0.5秒,句号处换气1秒,段落间停顿3秒。这种节奏能帮助孩子理解文章结构。
角色代入法:遇到对话内容时,用不同音色区别人物。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使孩子对内容的记忆留存率提升40%。
五、亲子共读的五个关键步骤
1. 预热环节:展示与散文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
2. 初次朗读:保持原汁原味,不中断解释
3. 重点复读:对孩子感兴趣段落重复朗读
4. 开放讨论:用"你注意到..."等开放式提问引导思考
5. 延伸活动:根据内容设计绘画、模仿写作等互动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跟踪调查显示,坚持这种流程的家庭,孩子半年后的语文理解测试分数平均提高15分。
六、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
误区一:过早要求背诵——建议先进行10次以上的愉悦朗读体验后再自然记忆
误区二:过度解释修辞——比喻等手法应让孩子自己体会,提问时可以说"你觉得云朵像什么呢"
误区三:忽视重复价值——同一篇散文在不同年龄段重复朗读,孩子每次都会有新发现
七、经典作品推荐与资源获取
纸质书推荐:
• 《彩色的阅读教室》(周益民编选)
• 《给孩子读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音频资源:
• 央视影音"散文童年"专栏
• 喜马拉雅"最美的童年散文"专辑
选篇技巧:遇到长篇文章时,可选择最具童趣的段落,如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重点朗读捕鸟段落。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建议选择就餐后或睡前15分钟的固定时段,从3分钟短篇开始培养习惯。可以准备相关道具,如读关于雨的散文时播放雨声音乐。
如何判断散文难度是否合适?
采用"五个生词原则":如果孩子听读时有超过五个不能理解的词语,就需要考虑更换更简单的文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