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常考句子及解析

公务知识2025年04月07日 00:31:440admin

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常考句子及解析鲍照的《拟行路难》是中国南朝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成为高中语文考试中理解性默写的热门篇目。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该组诗中常考的经典名句,并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掌

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常考句子

拟行路难理解性默写常考句子及解析

鲍照的《拟行路难》是中国南朝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成为高中语文考试中理解性默写的热门篇目。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该组诗中常考的经典名句,并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句子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及相关背景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作品及作者简介常考名句分类解析名句艺术手法赏析历年真题示例备考建议


一、作品及作者简介

《拟行路难》是南朝诗人鲍照的代表作,属于乐府旧题组诗。全组诗共十八首(一说十九首),多抒发寒门士人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鲍照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难以施展抱负,这种人生经历使其诗歌充满激昂悲怆之气,对唐代李白等诗人产生重要影响。

考试中常考的版本多选自其四、其六等篇章,这些诗作集中体现了鲍照诗歌"俊逸遒丽"的风格,以及善用比兴、语言刚健的特点,是南朝文人拟乐府中的精品。


二、常考名句分类解析

1. 直抒胸臆类名句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其四)

此句常考默写和思想情感分析。表面看似认命,实则是诗人对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愤怒控诉。考试中可能要求学生分析"命"字的深层含义及反语手法。

2. 比兴象征类名句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其四)

以水流方向喻人生际遇,常考表现手法(比兴)及哲理内涵。需注意"泻"字的准确书写,常作为易错字出现。

3. 动作描写类名句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其四)

通过"酌酒""举杯"等动作表现苦闷,常考人物形象分析。需特别关注"断绝"二字的正确书写。

4. 情感转折类名句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其四)

体现情感由压抑到爆发的转折过程,常考情感变化分析。"踯躅"二字为高频易错词。

5. 其他高频句子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其六)—动作描写典范
  •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其六)—反问修辞重点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其六)—用典手法考点

三、名句艺术手法赏析

1. 比兴手法运用

如"泻水置平地"句,以日常现象喻社会不公,使抽象情感具象化。考试中可能要求举其他使用比兴的例句。

2. 句式变化技巧

鲍照善用长短句交错,如"心非木石岂无感"为七字反问,紧接着"吞声踯躅不敢言"八字陈述,形成强烈节奏感。

3. 动作表情达意

诗中"拔剑击柱""举杯断绝"等动作描写,通过外部行为折射内心世界,是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切入点。


四、历年真题示例

2023年全国甲卷: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流方向为喻,形象揭示了人生际遇的自然差异。"
(答案: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022年新高考Ⅰ卷:
"《拟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矛盾最终选择压抑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五、备考建议

1. 重点记忆策略

  • 制作诗句卡片,正面写诗句,背面标注篇章序号
  • 对易错字(如"踯躅""泻")进行专项记忆
  • 按照"情感类""手法类"等主题分类整理

2. 理解记忆方法

将诗句置于全诗语境中理解,如"对案不能食"需联系其六中"弃置罢官去"的背景;可绘制情感变化曲线辅助记忆。

3. 模拟训练建议

定期进行限时默写训练,重点练习:

  • 给出上句写下句或反之
  • 根据情境提示写出相应诗句
  • 纠正常见错别字练习
  • 常见误区警示:
    • 混淆不同篇章中的句子
    • "泻"误写为"泄","踯躅"误写为"踟蹰"
    • 遗漏虚词(如"岂""安"等情感关键词)

    标签: 拟行路难默写鲍照名句高中语文默写理解性默写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