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知识文章正文

为艺术而艺术是哪个文学社团,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公务知识2025年04月16日 02:35:160admin

为艺术而艺术是哪个文学社团,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为艺术而艺术"(L'art pour l'art)是19世纪法国文学领域的重要思潮,这一主张与帕尔纳斯派(Le Parnasse)有着密切关联。我们这

为艺术而艺术是哪个文学社团

为艺术而艺术是哪个文学社团,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为艺术而艺术"(L'art pour l'art)是19世纪法国文学领域的重要思潮,这一主张与帕尔纳斯派(Le Parnasse)有着密切关联。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一文学社团的历史背景、艺术主张、代表诗人及其对后世影响,并通过六个方面系统分析:帕尔纳斯派的起源与发展"为艺术而艺术"的核心主张代表诗人与作品特点与浪漫主义的区别对唯美主义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接受,帮助你们全面理解这一重要文学现象。


一、帕尔纳斯派的起源与发展

帕尔纳斯派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诗歌流派,名称来源于1866年出版的诗歌合集《当代帕尔纳斯》(Le Parnasse contemporain)。该流派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居住的帕尔纳斯山为象征,强调诗歌的纯粹美学价值。

这一流派的形成是对浪漫主义情感泛滥的反拨,主张诗歌应回归形式完美和客观性。其主要活动阵地包括《艺术家》杂志和巴黎的文学沙龙,代表人物有 Théophile Gautier、Leconte de Lisle、José-Maria de Heredia 等,他们共同推动了"为艺术而艺术"理念的系统化发展。


二、"为艺术而艺术"的核心主张

这一口号最早由法国哲学家Victor Cousin提出,后被帕尔纳斯派发展为完整的艺术理论,包含三个核心要义:

  1. 艺术自律性:反对艺术服务于道德教化或政治宣传,强调艺术本身即是目的
  2. 形式完美主义:追求诗歌的格律严谨、用词精确和意象雕塑感
  3. 非个人化创作:主张诗人应像工匠般客观冷静地雕琢作品,避免情感宣泄

戈蒂埃在《艺术》一诗中经典表述:"一切逝去,唯有强健的艺术永恒",完美诠释了其追求形式永恒的美学理想。


三、代表诗人与作品特点

帕尔纳斯派诗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诗人代表作品艺术特点
Théophile Gautier《珐琅与雕玉》强调"可见的诗",追求绘画般的视觉效果
Leconte de Lisle《古代诗集》冷峻精确地再现古希腊、印度等异域题材
José-Maria de Heredia《战利品》创作十四行诗的典范,每首诗如精工浮雕

他们的作品普遍具有"大理石般的冷峻美感",通过精确的意象选择和严格的诗律控制,实现诗歌的雕塑化效果。


四、与浪漫主义的区别

虽然帕尔纳斯派脱胎于浪漫主义,但二者存在根本差异:

  • 情感表达: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抒情,帕尔纳斯派主张客观呈现
  • 艺术功能:前者重视社会关怀,后者坚持艺术无功利
  • 形式要求:浪漫主义形式自由,帕尔纳斯派讲究格律规范
  • 题材选择:浪漫主义钟情当代,帕尔纳斯派偏爱古代异域题材

这种转变反映了19世纪中叶法国文学从激情向理性的美学转向。


五、对唯美主义的影响

帕尔纳斯派的艺术主张通过两条路径产生深远影响:

  1. 横向传播:直接影响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王尔德"艺术无用论"即源于此
  2. 纵向发展:为象征主义提供反拨对象,马拉美等诗人既继承其形式追求,又突破其题材限制

在视觉艺术领域,该理论也滋养了"新艺术运动",强调装饰艺术的独立价值。


六、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接受

20世纪初,"为艺术而艺术"理论经日本传入中国:

  • 创造社早期成员如郁达夫、成仿吾曾倡导这一理念
  • 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理论,明显受帕尔纳斯派影响
  • 30年代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卞之琳等在诗形探索上延续这一传统

尽管后来被"文艺为人生"主张所压制,但其美学追求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为艺术而艺术"是否意味着艺术脱离现实?

不完全准确。帕尔纳斯派反对的是艺术直接服务于现实目的,但他们的古代题材选择往往暗含对现代社会的隐喻。真正脱离现实的应是后来的象征主义某些流派。

如何区分帕尔纳斯派和象征主义诗歌?

主要区别在于:帕尔纳斯派追求意象的清晰可感,象征主义则热衷模糊多义;前者重视客观描写,后者强调主观暗示;前者保持传统格律,后者尝试自由诗体。

当代中国诗歌是否还有这种倾向?

80年代的"朦胧诗"、90年代的"知识分子写作"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近年来"新形式主义"诗歌的兴起,也显示出对这一美学传统的回归。

标签: 为艺术而艺术帕尔纳斯派法国文学唯美主义

康庄大道:您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指南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2024049502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