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价格: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解析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达到平衡时的价格点。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均衡价格的含义、形成机制以及它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这篇文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均衡价格的定义;供...
经济学原理第四章课后题答案,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经济学原理第四章课后题答案,经济学原理是什么《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入门的基础教材,由著名经济学家曼昆(N. Gregory Mankiw)编写。该书系统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第四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力量&quo
经济学原理第四章课后题答案,经济学原理是什么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入门的基础教材,由著名经济学家曼昆(N. Gregory Mankiw)编写。该书系统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第四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则是理解市场机制的关键章节。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入解析第四章课后习题的答案,并延伸讲解相关经济学概念。内容包含:供需模型的核心要素;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弹性理论的实际应用;政府干预的影响分析;典型案例深度剖析;常见误区与学习建议。通过本指南,你们不仅能获得课后题答案,更能掌握经济学思维方法。
一、供需模型的核心要素
第四章课后习题通常会要求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受收入、替代品价格、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影响。例如1-3题常考察"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正常品的需求曲线会如何移动"这类问题,正确答案应为向右移动。
供给曲线则反映生产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其位置取决于生产技术、投入品价格、生产者数量等变量。第4-6题可能问及"技术进步对供给曲线的影响",这时需要选择"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选项。理解这些基本要素是解答本章习题的基石。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
课后7-10题通常涉及均衡价格的计算和分析。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水平时会出现供给过剩(如第7题),低于均衡则导致需求过剩(如第8题)。计算题(如第9题)需要同时列出需求函数Qd=a-bP和供给函数Qs=c+dP,通过令Qd=Qs求解均衡价格P*。
特别提醒:2023年最新版教材新增了动态均衡分析题目(如第10题),要求考生预测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时,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动方向。这类题目需要区分变量变动的相对幅度,建议绘制供需图辅助分析。
三、弹性理论的实际应用
11-15题集中考察价格弹性概念。需求价格弹性Ed=(ΔQ/Q)/(ΔP/P),当|Ed|>1时为弹性需求(第11题)。供给弹性则反映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度(第12题)。计算题(如第13题)需注意使用中点公式:Ed=[(Q2-Q1)/((Q1+Q2)/2)]/[(P2-P1)/((P1+P2)/2)]。
实用技巧:短期弹性通常小于长期弹性(第14题),因为消费者和生产者需要时间调整行为。交叉弹性(第15题)则用于分析相关商品关系,正值说明是替代品,负值则为互补品。
四、政府干预的影响分析
16-20题探讨价格管制政策。价格上限(如第16题租金管制)导致短缺,可能引发黑市(第17题);价格下限(如第18题最低工资)造成过剩,典型案例是农产品支持价格(第19题)。2023年新版特别强调税收负担分摊问题(第20题),其核心是看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相对大小。
重要结论:税收实际负担与法律归属无关,弹性较小的一方承担更多税负。在供需图中,税收会造成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这是政府干预的效率成本。
五、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综合应用题(21-25题)常选取现实案例:
- 石油市场波动(第21题):地缘政治危机影响供给曲线
- 科技产品降价(第22题):规模效应改变供给弹性
- 疫情对口罩市场的影响(第23题):需求和供给同时移动
- 碳税政策效应(第24题):负外部性内部化
- 教育补贴效果(第25题):正外部性矫正
解答这类问题需要:1)明确受影响的是需求还是供给;2)判断曲线移动方向;3)分析均衡变化;4)评估政策效果。
六、常见误区与学习建议
典型错误:
- 混淆"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前者曲线移动,后者沿曲线移动)
- 忽视弹性计算中的绝对值处理
- 错误判断税收引起的曲线移动方向(税收使供给曲线上移)
学习建议:
- 建立"其他条件不变"的思维习惯
- 坚持图解分析:绘制供需曲线变化
- 掌握弹性计算的三种方法:点弹性、弧弹性、中点公式
- 关注实时经济案例(如通胀政策、能源危机)
延伸思考: 当代数字经济中,平台企业的双边市场特性对传统供需模型提出了哪些挑战?如何用本章知识分析数据要素市场的运行规律?这些前沿问题值得深入学习。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如何区分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
需求量变动是指由于价格变化引起的沿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变动则是价格之外因素(如收入、偏好)导致整个需求曲线的位移。第四章第3题的汽油价格波动属于需求量变动,而第5题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则引发需求变动。
弹性计算为什么要用百分比变化?
使用百分比变化可以消除计量单位的影响,使不同商品间的弹性具有可比性。例如第13题中比较食品和奢侈品的需求弹性时,百分比形式能真实反映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差异。
最低工资政策一定会造成失业吗?
根据第18题分析,在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中,高于均衡水平的最低工资确实会减少就业量。但如果存在买方垄断(如单一雇主市场),适度最低工资可能反而提高就业。新版教材第20题补充了这种特殊情况的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