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采血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采血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一项操作,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采血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及其注意事项,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以下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采血前的准备工作;采...
采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采血注意事项有哪些
采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采血注意事项有哪些采血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其规范化操作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阐述标准采血技术操作流程的七大关键环节,包括操作前准备;患者身份核对;穿刺部位选择;消毒操作规范;
采血技术标准操作流程,采血注意事项有哪些
采血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其规范化操作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安全。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阐述标准采血技术操作流程的七大关键环节,包括操作前准备;患者身份核对;穿刺部位选择;消毒操作规范;穿刺技术要点;标本处理方法;术后护理要点。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可有效降低溶血、凝血等标本误差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一、操作前准备
1. 环境准备:采血区域应光线充足、清洁干燥,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30分钟。特殊患者需在负压隔离病房操作。
2. 用物检查:检查真空采血管有效期(橡胶塞无裂纹)、采血针包装完整性(针尖无倒钩)、止血带弹性(一人一用一消毒)。
3. 个人防护: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佩戴医用口罩、手套(有破损风险时戴双层),必要时穿戴防护面屏和隔离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注射指南》要求,所有采血器材应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立即放入锐器盒*
二、患者身份核对
采用"双人双核对"制度:
1. 至少使用两种识别方式(如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
2. 核对电子医嘱与试管标签信息(项目、管型、数量)
3. 询问患者过敏史(特别是碘伏、乳胶)
4. 评估穿刺条件:查看前次采血记录,了解血管状况;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延长按压时间)
三、穿刺部位选择
优先顺序:
1. 肘正中静脉(管径粗、位置固定)
2. 头静脉(老年患者适用)
3. 贵要静脉(需注意走行较深)
禁忌部位:
• 乳腺癌术后患侧肢体
• 动静脉瘘侧肢体
• 水肿/血肿区域
• 输液管近心端
• 皮肤感染处
*临床护理杂志》研究显示:规范部位选择可使穿刺成功率提升至92.6%
四、消毒操作规范
1. 消毒剂选择:
• 普通患者:复合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直径≥5cm)
• 碘过敏者:75%酒精(待完全挥发后穿刺,避免假性溶血)
2. 消毒技巧:
• 棉签单向擦拭(禁止往返涂擦)
• 消毒液自然风干(严禁吹气或扇动)
• 消毒后禁止另外一个方面触摸
五、穿刺技术要点
1. 持针方法: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
2. 止血带使用:
• 扎于穿刺点上方5-7.5cm
• 压力以阻断静脉回流为度
• 束缚时间≤1分钟(凝血功能异常者≤30秒)
3. 回血处理: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1-2mm,固定针翼
4. 采血顺序:
①血培养瓶→②凝血管(蓝帽)→③血清管(红/黄帽)→④肝素管(绿帽)→⑤EDTA管(紫帽)→⑥糖酵解管(灰帽)
*遵循CLSI H3-A6标准可有效避免交叉污染*
六、标本处理方法
1. 混匀操作:
• 含抗凝剂试管需轻柔颠倒混匀5-8次(剧烈摇晃会导致溶血)
• 凝血功能检测标本应在采集后1小时内送检
2. 特殊处理:
• 血氨检测需冰水浴立即送检
• 血糖检测需30分钟内离心
• 冷球蛋白检测需37℃保温转运
3. 标本标识:试管上需注明采集时间(精确到分钟)和操作者工号
七、术后护理要点
1. 止血方法:
• 拔针后立即用无菌棉签纵向按压(禁止屈肘)
• 按压时间:普通患者3-5分钟,抗凝治疗患者≥10分钟
2. 并发症处理:
• 血肿:立即加压包扎+冷敷(24小时后热敷)
• 晕厥:平卧位,评估生命体征
3. 医疗废物处置:
• 使用后的采血针直接放入锐器盒(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 污染物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常见问题解答Q&A
采血后出现淤青怎么办?
48小时内冰敷(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避免该部位重复穿刺,淤青通常1-2周消退。
空腹采血需要禁食多久?
常规检测需空腹8-12小时(可少量饮水),血脂检测需空腹12-14小时。特殊项目如OGTT应严格遵照医嘱。
哪些因素会导致标本溶血?
主要原因包括:止血带束缚过久、穿刺不顺利、剧烈震荡试管、酒精未干即穿刺、通过血肿部位抽吸等。